埃及伊蚊 - 形态特征埃及伊蚊是一种中小型黑色蚊种,有银白色斑纹。在中胸盾片上有一正中白色纵纹,从前端向后伸达翅基水平的小盾片前而分叉。后跗1-4节有基白环,末节全白。腹部背面2-6节有基白带。 埃及伊蚊 - 分布状况埃及伊蚊分布很广,在非洲、中南美洲、澳洲和东南亚地区都有滋生,在中国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北纬22°以南沿海已查明有埃及伊蚊存在。 埃及伊蚊 - 生活习性![]() 主要在白天吸血。下午活动高峰比上午明显,雌蚊是非常活跃和凶猛的吸血者。 埃及伊蚊 - 交配繁殖![]() 雄性埃及伊蚊的振翅频率是600赫兹,而雌性则为400赫兹。研究人员发现,在求偶过程中,不管是雄性还是雌性埃及伊蚊都会将各自的振翅频率调整到1200赫兹。[1] 埃及伊蚊 - 危害![]() 由于登革热无特效药治疗,又无疫苗保护,因此,一旦登革热在流行,将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 埃及伊蚊 - 控制由美、法等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科研小组2007年5月17日报告说,他们完成了对埃及伊蚊基因组的测序工作,这将为控制登革热和黄热病的传播提供线索。[2] 其次,对其求偶过程进行声学干预,或许可以在一些黄热病和登革热肆虐的地区控制埃及伊蚊的数量。[1] 埃及伊蚊 - 转基因埃及伊蚊控制登革热病毒传播![]() 2012年12月,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礁岛群的蚊虫控制专家正在等待联邦政府的批准,他们准备释放数十万只经过基因改造的“生化蚊子”,以阻止登革热病在该地传播。 这些携带“自我毁灭基因”的蚊子将被释放到佛罗里达礁岛群,与携带登革热等致命疾病的野生蚊子交配,把致命出生缺陷遗传下去,在那些蚊子的后代出生前将其彻底根除。这项试验由礁岛群当地负责消灭蚊虫的官员与英国一家公司共同策划,专门针对携带登革热等病毒的媒蚊埃及伊蚊。科学家们称,他们计划释放的全部是不叮咬人类的雄性蚊子。这数十万只雄蚊已经过基因改造,希望其与野外的雌蚊交配,将先天缺陷遗传给后代,数代之内,携带威胁疾病的埃及伊蚊有望被根除,而不会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引发巨大连锁反应[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