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翼凤蝶属 -基本信息中文学名: 鸟翼凤蝶属 ![]()
目: 鳞翅目 ![]() 发现命名: Boisduval,1832 生殖方式: 卵生 鸟翼凤蝶属 -形态特征鸟翼凤蝶属的成员一般体型都很大(亚历山大鸟翼凤蝶[1]最大的亚历山大鸟翼凤蝶体长可达到7.6cm,翼展30cm),颜色夺目(呈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甚至蓝色或橙色),前翅长,呈矛尖形。除了极乐鸟翼凤蝶及钩尾鸟翼凤蝶外,其他的后翅都没有凤尾。蝴蝶的两性异形在鸟翼凤蝶属中最为明显:雌蝶较大且颜色单调,而雄蝶体型稍小但颜色鲜艳。翼凤蝶属与鸟翼凤蝶属有亲密的亲缘关系,养殖者经常会养殖这两属的混种。 鸟翼凤蝶属 -生活习性鸟翼凤蝶属的成员栖息在大洋州的热带雨林中,成虫一般可红鸟翼凤蝶[3]以在雨林周围见到,但数量稀少。成虫在清晨及黄昏十分活跃,它们吸食花蜜,蜜源以马鞭草科、紫茉莉科、锦葵科、茜草科、杜鹃科、豆科及忍冬科为主。[4]雄蝶极具地盘性,它们会赶走敌人。其飞行能力很强,当觅食或产卵时会降下到地面上几米高。它们是花粉的传粉媒介。孵化出的幼虫会在该植物上觅食。它们最初会吃嫩叶,在结蛹前会吃蔓藤,同时取食马兜铃属及拟马兜铃属的植物,如尖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acuminata)、夹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clematitis)、贯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deltantha)、尾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diel绿鸟翼凤蝶siana)、西藏马兜铃(Aristolochia griffithii)、印度马兜铃(Aristolochia indica)、大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kaempferi)、前脉马兜铃(Aristolochia praevenosa)、狭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schlechteri)、他加禄马兜铃(Aristolochia tagala)等。由于这些植物的叶子及茎上有毒,所以幼虫吃后会把产生的毒素聚集在体内,以免脊索动物掠食。鸟翼蝶属成员的天敌包括大木林蛛及一些小型的鸟类。 ![]() 鸟翼凤蝶属 -生命周期![]() 雌蝶会在叶子底产卵,每块叶一颗卵。一生会产约20-30枚卵。幼虫孵化后,会不断地吃食,但移动缓慢。若因数量过多而使植物减少以至饥饿,它们则会吃掉同类。幼虫背上有像棘的结节,身体呈深红色或褐色。一些种类的结节有明显的颜色或较为清淡的斑纹或斑点以恐吓掠食者。它们的头后有可以伸缩的器官,称为“丫腺”,在受到骚扰时会分泌带有恶臭的萜烯化合物,大部份掠食者也会因它们的毒性而敬而远之。由卵至成蛹约需6星期,而蛹期约1个月或更长。鸟翼凤蝶的蛹伪装为枯叶或树枝。幼虫在结蛹前会远离寄主植物。它们会选择在湿度较高的早上破蛹,以避免翅膀干枯。正常情况下,它们的寿命约为2-3个月。 鸟翼凤蝶属 -保护级别由于人类对鸟翼蝶属成员的栖息地——热带雨林的大肆破坏,导致它们黄绿鸟翼凤蝶[9]的数量急剧减少,面临灭绝的危险,所以十分珍贵。所有其鸟翼凤蝶属的成员都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简称《华盛顿公约》或CITES)的保护。亚历山大鸟翼蝶被列入附录一,禁止贸易;其他成员被列入附录二,限制贸易。 ![]() 为了保护鸟翼凤蝶,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尝试人工饲养,且效果较好,促进了它们的保护。 鸟翼凤蝶属 -成员列表鸟翼蝶属从裳凤蝶属(Troides)中分出,共16种(有杂交种和新种)。 ![]()
08 Oithoptera richmondia 里士满鸟翼凤蝶 ![]() 10 Oithoptera caelestis 蓝绿鸟翼凤蝶 11 Oithoptera aesacus黄点鸟翼凤蝶 12 Oithoptera Croesus红鸟翼凤蝶 13 Oithoptera victoriae 维多利亚鸟翼凤蝶 14 Oithoptera alexandrae 亚历山大鸟翼凤蝶 15 Oithoptera allotei (O. victoriae x O. priamus urvilleanus) 阿劳泰鸟翼凤蝶 (维多利亚鸟翼凤蝶与绿鸟翼凤蝶杂交种) 16 Oithoptera urvillianus 蓝鸟翼凤蝶 鸟翼凤蝶属 -地理分布分布于大洋洲及南亚的摩鹿加群岛、西兰岛、苏拉威西岛、新几内亚岛全岛及其钩尾鸟翼凤蝶临近岛屿。 来源:http://www.uchis.com/kunchong/24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