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 别称: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秀珍菇 平菇又名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台湾又称秀珍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是种相当常见的灰色食用菇,台湾甚至有其人工养殖并常见专卖的夜市小摊。 平菇其是栽培广泛的食用菌。平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每百克于品含蛋白质20—23 克,而且氨基酸成分种类齐全,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平菇性味甘、温。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用干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通等病症。平菇中的蛋白多糖体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常食平菇不仅能起到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而且对减少人体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和防治肝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等有明显的效果。另外,对预防癌症、调节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都有一定的好处。 按色泽划分的品种 ①深色种(黑色种)。这类色泽的品种多是低温种和广温种,属于糙皮侧耳和美味侧耳。而且色泽的深浅程度随温度的变化而有变。一般温度越低色泽泽越深,温度越高色泽越浅。另外,光照不足色泽也变浅。这类品种如ACCC50822,ACCC50823,ACCC50596,ACCC50272,ACCC50249,ACCC50149,ACCC50151等。深色种多品质好,表现为肉厚、鲜嫩、滑润、味浓、组织紧密、口感好。 ②浅色种(浅灰色)。这类色泽的品种多是中低温种,最适宜的出菇温度略高于深色种,多属于美味侧耳种。色泽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浅,随光线的增强而加深。这类品种如ACCC50618,ACCC50484,ACCC50544,ACCC50545等。 ③乳白色种。这类色泽的品种多为中广温品种,属于佛罗里达侧耳种。 形态特征 ①菌丝体。人工栽培的各个种菌丝体均白色,在琼脂培养基上洁白、浓密、气生菌丝多寡不等。 糙皮侧耳和美味侧耳:气生菌丝浓密,培养后期在气生菌丝上常出现黄色分泌物,从而出现“黄梢”现象。不形成菌皮。 佛罗里达侧耳:气生菌丝少于前两者,显得较平坦有序而浓密,无“黄梢”现象,长满数日后易出现老的菌皮,菌皮较紧而硬。 白黄侧耳等广温种:气生菌丝少于前三种,生长平展,无“黄梢”。长满斜面后极易形成菌皮,菌皮柔软,富有弹性,很难分割。 ②子实体。侧耳属各个种子实体的共同形态特征是:菌褶延生,菌柄侧生。从分类学上鉴别不同种的主要依据是寄主、菌盖色泽、发生季节、子实层内的结构和孢子等。 糙皮侧耳和美味侧耳:菌盖直径5~21厘米,灰白色、浅灰色、瓦灰色、青灰色、灰色至深灰色,菌盖边缘较圆整。菌柄较短,长1~3厘米,粗1~2厘米,基部常有绒毛。菌盖和菌柄都较柔软。孢子印白色,有的品种略带藕荷色。子实体常枞生甚至叠生。 佛罗里达侧耳:菌盖直径5~23厘米,白色、乳白色至棕褐色。且色泽随光线的不同而变化。高温和光照较弱时呈白色或乳白色,低温和光照较强时呈棕褐色。枞生或散生。菌柄稍长而细,常基部较细,中上部变粗,内部较实,且富纤维质的表面,孢子印白色。白黄侧耳及其他广温类品种:子实体3~25厘米,多10厘米以上,苍白、浅灰、青灰、灰白色,温度越高,色泽越浅。枞生或散生,从不叠生。有的品种菌柄纤维质程度较高。低温下形成的子实体色深组织致密,耐运输。 凤尾菇:子实体大型,8~25厘米,多10厘米以上,菌盖棕褐色,上常有放射状细纹,成熟时边缘呈波状弯曲,菌肉白色、柔软而细嫩,菌盖厚,常可达1.8厘米甚至更多。枞生或散生,或单生。菌柄短粗且柔软,一般长1.5~4.0厘米,粗1~1.8厘米。 生长发育所需环境条件 ②温度。菌丝生长不同种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和适宜温度不完全相同,多数种和品种在5~35℃下都能生长,20~30℃是它们生长共同的适宜温度范围,低温和中低温类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26℃,中高温类和广温类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左右,凤尾菇的最适生长温度25~27℃。 子实体形成和生长正如前文所述,从平菇子实体形成温度上看,品种可划分为几大温型,这几大温型的品种,除高温型的特殊种外,多数种在10~20℃内都可出菇。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子实体生长越快,菌盖越薄,色泽越浅。 ③湿度。菌丝体生长的基质含水量以60%~65%为最适,基质含水量不足时,发菌缓慢,发菌完成后出菇推迟。生料栽培,基质含水量过高时,透气性差,菌丝生长缓慢,同时易滋生厌氧细菌或霉菌。出菇期以70%~75%为最适,大气相对湿度在85%~95%时子实体生长迅速、茁壮,低于80%时菌盖易于干边或开裂,较长时间超过95%则易出现烂菇。在生料栽培中,常采取偏干发菌,出菇期补水的方法,以保证发菌期不受霉菌的侵染,并保证出菇期足够的水分以供出菇。 ④空气。平菇是好气性真菌,菌丝体在塑料薄膜覆盖下可正常生长,在用塑料薄膜封口的菌种瓶中也能正常生长。而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下菌丝较自然界空气中正常二氧化碳含量下生长更好。就是说,一定浓度的一氧化碳可刺激平菇菌丝体的生长,但是,子实体形成、分化和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二氧化碳对其生长发育是有害的。在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不易形成子实体,或子实体原基不分化,或出现二度分化,或大脚小盖的畸形菇等。 ⑤光。平菇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光反而抑制菌丝的生长。因此,发菌期间应给予黑暗或弱光环境。但是,子实体的发生或生长需要光,特别是子实体原基的形成。此外,光强度还影响子实体的色泽和柄的长度。相比之下,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子实体色泽较深,柄短,肉厚,品质好;光照不足时,子实体色泽较浅,柄长,肉薄,品质较差。因此,栽培中要注意给予适当的光照。 ⑥酸碱度(pH值)。平菇菌丝在pH值3.5~9.0范围内部能生长,适宜pH值5.4~7.5。在栽培中,自然培养料和自然水混合后,基质的酸碱度多在6.0~7.5,正宜平菇菌丝生长。但是,实际栽培中,常加入生石灰提高酸碱度到pH值7.5~8.5,以抑制霉菌和滋生,确保发菌。 ⑦其他。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中对空气中一氧化碳、硫化物、乙炔等不良气体敏感。当空气中这些物质的浓度较高时,子实体停滞生长、畸形甚至枯萎。此外,还对敌敌畏过敏,在菇房使用敌敌畏杀虫后,子实体会向上翻卷形成“鸡爪菇”。 平菇的栽培 室内床栽 (2)玉米芯(粉碎)40%、豆秸(粉碎)40%、玉米面18%、石灰2%和适量水。 (3)木屑78%、米糠(或玉米面)20%、石灰2%和适量水。 (4)稻草,将稻草切成5—10厘米长,放入2%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滤去多余的水分,即可铺料播种。 菇房消毒 菇房在使用前要消毒,特别是旧菇房,更要彻底消毒 。以减少杂菌污染和虫害发生。消毒方法如下: (1)每100立方米菇房用硫磺0.5公斤、敌敌畏0.1公斤、甲醛0.2公斤,与木屑混合加热,密闭熏蒸24小时。 (2)100立方米菇房用甲醛1公斤、高锰酸钾0.5公斤,加热密闭熏蒸24小时。 (3)喷洒5%的石碳酸溶液。 (4)喷洒敌敌畏800倍液。 (2)出菇期的管理:菌丝长满培养料后,每天在气温最低时打开菇房门窗和塑料膜1小时,然后盖好,这样可加大料面 温差,促使子实体形成。还要根据湿度进行喷水,使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至80%以上。达到生理成熟的菌丝体,遇到 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就扭结成很多灰白色小米粒状的菌蕾堆。这时可向空间喷雾,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 保持在85%左右,切勿向料面上喷水,以免影响菌蕾发育,造成幼菇死亡。同时要支起塑料薄膜,这样既通风又保湿, 室内温度可保持在15—18℃。 菌蕾堆形成后生长迅速,2—3天菌柄延伸,顶端有灰黑色或褐色扁圆形的原始菌盖形成时,把覆盖的薄膜掀掉,可向料面 喷少量水,保持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一般每天喷2—3次,温度保持在15℃左右。 2. 培养料:选用整轴玉米芯或整捆豆秆,用2%石灰水浸泡24小时捞出,控出多余水分,备用。 3. 栽培方法:栽二垄,空一垄为作业道。首先将垄沟清理一下,然后铺一层整轴玉米芯或豆秆,撒一层菌种,再铺一层 料,再撒一层菌种。最后用脚踩实,上面覆盖2厘米厚土或覆盖地膜。 4. 管理:接种20天后,菌丝长满培养料。如果天气无雨,较干旱的地区,可浇一次重水,一周左右就能出菇。管理方法 及采收同前。 塑料大棚栽培可按东西走向作畦栽培,也可与高杆蔬菜(黄瓜、豆角架中间的垄沟内)间种, 也可作菌砖栽培,还可以用塑料袋栽培。培养料的调制、播种、管理同前。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棚内温度变化较大,需 要根据气候变化,注意调节温度。当气温偏高时,白天盖上草帘,以免太阳照射而增温;傍晚揭去草帘,并打开通风窗上的 薄膜,以降低棚内温度。当气温降低时,白天揭开草帘,利用日照增温,晚上盖好草帘,关严通风窗,以利保温。 生长条件 营养 平菇属的种类多,不同的种和品种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人们通常以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期的温度要求,把平菇属的种类划分为三型: 1.低温型 子实体分化最高温度不超过22℃,最适宜温度在13℃~17℃之间。 2.中温型 子实体分化最高温度不超过28℃,最适宜的温度范围20℃~24℃如凤尾菇、佛罗里达平菇、紫孢平菇。 3.高温型 子实体分化温度高达30℃以上,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4℃~28℃。如鲍鱼菇、红平菇。中国幅员广阔,在同一季节南北气温相差悬殊,各个地区可以在不同季节根据当地气温选择不同温型的平菇品种。 菌丝生长时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在子实体发育时期,相对湿度要提高到85%~95%。在55%时生长缓慢,40%~45%时小菇干缩;高于95%,菌盖易变色腐烂,也易感染杂菌,有时还会在菌盖上发生大量的小菌蕾。若平菇采取覆土措施,还要注意调节覆土含水量。一般从地下30cm~60cm挖来的泥土,只要不是刚下过雨,土壤湿度是符合上述要求的。经过晒干的泥土,分4~6次调足水分,要达到手捏扁时不碎,不粘手为宜。 空气 平菇是好气性真菌,菌丝和子实体生长都需要空气。在正常情况下,空气中氧的含量为21%(体积比),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时,氧分压就势必降低,过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直接影响到平菇的呼吸活动,而有碍生长发育。 平菇在菌丝生长阶段,可耐较低的氧分压,而在子实体发育阶段,对氧气的需要急剧增加,宜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培育,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宜高于0.1%,缺氧时不能形成子实体,即使形成,有时菌盖上产生许多瘤状突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