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棘长蠹 -分布与寄主 分布于我国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台湾、河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国外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斯里兰卡、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双棘长蠹 -识别特征成虫 体长4.2~5. 6mm,赤褐色,圆柱形;头密布颗粒,其前缘有一排小瘤;棕红色触角10节, ![]() 卵 白色,卵形。 幼虫 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约6mm,略卷曲。胸足仅前足较发达,胫节具密而长的棕色细毛。 蛹 乳白色,半透明,羽化前头部、前胸背板及鞘翅黄色,上颚赤褐色。 双棘长蠹 -生活史及习性 在海南1年4代,完成1代需68~98d。成虫4次发生高峰为3~4月、6~7月、9~10月和12月至次年1月,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最盛。进入雨季后成虫减少,雨季后又开始增加。在石家庄此虫1年1代,以成虫在较浅的坑道内越冬。3月中旬天气转暖后开始蛀食,4月中旬到5月上旬成虫陆续爬出坑道活动交尾,而后返回坑道内继续蛀食补充营养。雌虫在坑道内产卵120~200多粒后死亡。卵期5~8d,孵化很不整齐。4月下旬始见幼虫,幼虫期30~40d。5月底至7月上旬继续化蛹,蛹期约7d。6月上旬开始出现成虫,到7月上旬羽化基本结束。新羽化的成虫在原坑道中群居(通常30~80只),反复串食,使枝干只留表皮和少部分髓心,而不另行迁移危害。在7月上旬到8月中旬偶有成虫外出活动。一直到10月上旬成虫开始转移危害新活枝干,做环形坑道,然后在其中越冬,直至次年的3月中旬开始活动,成虫期约10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