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吉丁虫 - 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山核桃和苹果产区。[1] 小吉丁虫 - 形态特征①成虫:雌虫体长6~7ram,雄虫体长4~5mm。体黑色,具金属光泽,头较小,中部纵凹陷,复眼大,黑色。触角锯齿状。头、胸背面及鞘翅上密布刻点,排列为不规则条纹。前胸背板中间隆起。 小吉丁虫 - 危害幼虫在枝干皮层中蛀食,受害处树皮变黑褐色,隧道螺旋形,蛀道上每隔一段距离有一新月形通气孔,并有少许黑色液体流出,干后呈白色物质附在裂口上。受害严重的枝条,叶片枯黄早落,翌春枝条大部分枯死。幼树主干受害严重时,致使整株枯死,成虫食叶呈不规则缺刻和孔洞。。[1] 小吉丁虫 - 习性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2~3年生被害枝条的木质部越冬。越冬幼虫4月中旬开始化蛹,化蛹盛期在6月,蛹期16~39d。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内停留15d左右,咬破皮层钻出枝外。成虫期为5月上旬一7月上旬,盛期为5月下旬一6月初,成虫羽化出室后经15d左右的取食后开始产卵,即6月中旬开始产卵,产卵盛期在7月上旬,末期在7月下旬,卵多数产在2~3年生枝条上,散产并多产在比较光滑的枝条阳面,或枝条外围的叶痕附近。卵期约lOd左右,卵孵化后幼虫即蛀人枝条,多在2—3年生枝条的皮层中串食危害。成虫寿命约40d左右,喜白天活动,产卵需较高的温度与强光。7~8月,被害枝的叶片发黄脱落,次年不发芽而枯死。8月下旬后,老熟幼虫多蛀人干枯枝中的木质部内做蛹室过冬。至10月底幼虫全部进入越冬。[1] 小吉丁虫 - 天敌白蜡吉丁肿腿蜂是小吉丁虫的天敌。这些蜂会钻到树枝里杀死病虫,这个项目是北京林科院的试验项目,已实施三年,但调查结果显示寄生率很低,效果不佳。[2] 小吉丁虫 - 防止1. 苗木检疫 苹小吉丁虫是检疫对象,可随苗木传到新区,应加强苗木出圃时的检疫工作,防止传播。 小吉丁虫 - 病害坐落于新疆新源县山区的10万亩野果林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是第三纪的残遗种,分布在未受第四纪冰川覆盖的地区,在复杂的山地地形条件下保留至今。它是我国乃至世界最为珍贵的苹果种子基因库,是研究世界温带果树遗传多样性和基因进化的种质基因库,许多古老苹果品种均由此选育而成,不仅科研价值高,而且对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改善作用巨大。 小吉丁虫病1995年首次在此发现,由于当时没有及时有效地封锁、控制、消灭小吉丁虫,到2005年蔓延至野苹果林上,至今染病面积已达40%。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采取飞机播撒药物的形式进行大面积防治。[2] 来源:http://www.uchis.com/kunchong/2766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