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动植物 > 昆虫世界 > 小蠹科图片及小蠹科种类
昆虫世界

小蠹科图片及小蠹科种类

日期:2014-08-16    人气:4061   

小蠹科 - 科学分类

小蠹科小蠹科

界:动物界(Fauna)

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昆虫纲(Insecta)

目:鞘翅目(Coleoptera)

亚目:多食亚目(Phytophaga)

总科:象甲总科(Curculionoidea)

科:小蠹科(Scolytidae)

小蠹科 - 简介

小蠹科Scolytidae;bark beetles,的1科。小型暗色,骨化强;外咽缝1根;触角球杆状,膝状弯曲;胫节常具齿;跗节假4节型;通称小蠹。为象甲总科中的高等类群。

全世界已知约6000种,中国约有500余种。是森林的重要害虫。

小蠹科 - 形态特征

小蠹科小蠹科

小蠹科,微小至小形,体长1~9毫米,宽短,圆筒形。头部的一部分向下方延长成较短的头管,象鼻部分短而不甚明显。触角短,锤状,呈膝状弯曲,末端3节膨大。前胸背板大,长度约占体长的l/3以上,前端收狭。外咽片消失,仅存1条外咽缝;无上唇;下颚须3节,节间僵直不能活动;足胫节有齿,跗节5节,其中第4节甚小,成为假4节,末节长。

鞘翅长,盖过腹末,表面有粗大的刻点条纹。腹板可见5—6节,腹部末节通常平切状。有发达的几丁质前胃。体多为黑色或褐色,被毛。幼虫无足式,似象甲幼虫。多数种类为林木重要害虫,成虫和幼虫蛀食树皮或木质部,形成分支的隧道。有小蠹、日本小蠹等。

小蠹科 - 生活习性

小蠹科小蠹科

 小蠹科昆虫按照食性可分为两大类:树皮小蠹类(bark beetles)和食菌小蠹类(ambrosia beet-les)。树皮小蠹钻蛀在树皮与边材之间,直接取食树株组织;食菌小蠹钻蛀木质部内部,坑道纵横穿凿在材心中,坑道周缘有真菌及其他微生物与之共生,食菌小蠹取食真菌及其他微生物的菌丝和孢子。

树皮小蠹科对寄主的选择比较严格,显示寡食性。食菌小蠹对寄主植物的选择不严格,能寄生多种植物,显示多食性。小蠹两种食性的分化是历史演化的结果:寄生于裸子植物的较原始的小蠹类群均属树皮小蠹类;被子植物出现后,寄生其上的小蠹采用了一种新手段,即与真菌共生,通过真菌获得消化纤维的能力,钻入树木材心,开辟了新的食物能源。从而大量繁殖。

从齿小蠹科亚科(Ipinae)可以看到:原始的属,如星坑小蠹(Pityogenes)和齿小蠹,均寄生于针叶树,取食树皮。而高等的属,如材小蠹(Xyleborus)和木小蠹(Trypodendron),主要为害阔叶树,寄主种类很多,适应性强,成为有树便钻的重大害虫,仅材小蠹一个属的已知种已达1500种(约占小蠹科总数的1/4)。

小蠹科科终生潜伏于树干中,只有新成虫羽化后的短暂时间飞离树身,在林中活动、觅食、交配,另筑坑道入侵新寄主。中国北方小蠹多1年1代,高温年份可出现2年3代或1年2代。北方小蠹多喜干旱,因此,高温少雨往往成为小蠹大量发生成灾的原因,在针叶林区,这种现象比较明显。


小蠹科 小蠹科

小蠹科大多是次期性害虫,即只在树身衰弱或采伐以后才入侵树冠、树干和树根。生活于树皮或材心内,为害隐蔽。繁殖力强,有些种类一经侵入树身,繁殖量则不计其数。且终身潜伏树身内部,故而为害时间长久而严重。中国南北林区每年均因小蠹为害而蒙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小蠹科是社群性昆虫,各穴的两性比数和两性分工均确定,性比因属而异,有一雄一雌、一雄数雌和一雄多雌等类型,雌虫修筑母坑道,同时在坑侧筑卵龛依次前进产卵,雄虫在侵入孔端头守候或在交配室内部,排出坑道中的木屑和代谢废物,并与雌虫交配。

小蠹科的坑道有繁殖坑道和营养坑道两种。繁殖坑道是由配偶成虫组成的窝穴,其中包括母坑道(或称卵坑道)、子坑道、蛹室、羽化孔、通气孔等。母坑道有纵向、横向或呈放射向的,有一条、数条或多条的,即单纵坑、复纵坑、单横坑、复横坑或星坑等。营养坑道为新成虫羽化后因取食树株干皮造成的痕迹,特征不明显。

小蠹科 - 分类


 小蠹科 小蠹科

 1、食草类,在无木质部的植物茎内生活取食。例如,取食苜蓿属的根、野豆角的主茎、草本植物的果枝,也能生活于木本植物上。

2、食种籽类,有的种类取食果实内部的种籽,也有的取食裸子植物种籽。如北美属(光小蠹族),专门危害松塔。

3、食髓类,在细枝的髓心中取食。这类小蠹多发生在新热带区,少数种类是食髓的。其中少数食髓类小蠹还可危害果实,在检疫中应予以特别注意。

4、食材类,严格地说,“食材”指直接取食树木的木质部。本类小蠹与食材菌小蠢的区别在于,它以木质部为主要食物来源。

5、食材菌类,此类小蠹的特点是与真菌共生。小蠹科昆虫在修筑坑道时将真菌带入坑道内,真菌萌发生长供小蠹科昆虫取食。这种共生关系,二者缺一不可。

小蠹科 - 检疫种类


 小蠹科 小蠹科

1、中国规定的检疫种类有:美洲榆小蠹、欧洲榆小蠹、欧洲大榆小蠹、咖啡果小蠹、西部松大小蠹、中欧山松大小蠹。

2、美国榆小蠹,分布:加拿大(环绕哈得逊湾东南、西部),美国(东部、中部及密西西比河下游—即美国南部);

3、欧洲榆小蠹,分布:欧洲(西起爱尔兰、英国,东至乌拉尔,北至斯堪得那维亚半岛,南至西班牙和高加索),加拿大,美国(全国);

4、欧洲大榆小蠹,分布:西欧,中欧,北欧,前苏联(乌拉尔、高加索),伊朗,北非;

5、咖啡果小蠹,分布:中南美(危地马拉、牙买加、哥伦比亚、巴西),太平洋(密克罗西亚群岛、菲律宾、印尼),非洲。

小蠹科 - 物种鉴定

小蠹科小蠹科

小蠹科是最重要的森林蛀干害虫之一,由于危害极其隐蔽,被认为是通过国际贸易传播最为普遍的一类昆虫。中国是木材进口大国,各种蛀干害虫随木材进入中国有着极大的可能性。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贸易的不断增长,到达口岸的各种木质包装中携带的危险性蛀干害虫也随之大量增加。

1998年在中国山西首次发现之后迅速扩散蔓延的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就是一个典型的借助进口木材和木质包装入侵中国的例子。 根据一些国家的检疫害虫名录中包含的小蠹、已有入侵种类所在属、经常被一些国家的植物检疫机构截获的小蠹、某些地区的重要森林蛀干小蠹等证据确定了对中国具有潜在入侵威胁的49个小蠹属,并提供了这些属的检索表,并从形态特征、分布、寄主、检疫截获情况、重要种类等方面对这些属进行了简要介绍。

同时,认为大小蠹属Dendroctonus、齿小蠹属Ips、切梢小蠹属Tomicus、瘤小蠹属Orthotomicus、小蠹属Scolytus、星坑小蠹属Pityogenes、细小蠹属Pityophthorus、四眼小蠹属Polygraphus等对中国具有较高的入侵威胁,并以大小蠹属所有种和齿小蠹属部分主要种为例,从分布和寄主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红脂大小蠹是中国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与红脂大小蠹隶于同属的种类共有18种,其中16种分布于北美洲。提供了红脂大小蠹的形态鉴别特征和包括中国华山松大小蠹D. armandi Tsai et Li和云杉大小蠹D. micans(Kugelann)在内的大小蠹属的完整分种检索表。

根据大小蠹属昆虫的地理分布和相关寄主分布等,对该属种类的潜在入侵性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属所有的非本地种都是重要的潜在外来入侵物种。 齿小蠹和大小蠹一样,都被认为是最具进攻性的树皮小蠹,该属小蠹都以松属植物为寄主。齿小蠹属种类超过60种,综合北美种类和口岸截获种类情况,完成了其中30种小蠹的检索表。

齿小蠹属种类分布范围广,从相关寄主对该属种类的潜在入侵性进行分析得出,间隔齿小蠹I. integer(Eichhoff)、美松齿小蠹I. pini(Say)、美云杉齿小蠹I. borealis Swaine、西黄松齿小蠹I. mexicanus(Hopkins)、粗齿小蠹I.calligraphus(Germar)、南部松齿小蠹I. grandicollis(Eichhoff)等是中国重要的潜在外来入侵物种。

小蠹科 - 检疫的重要性


 小蠹科 小蠹科

1、小蠹科昆虫在检疫中的重要性:

小蠹科昆虫是鞘翅目中最进化的一个类群,其危害范围较广。从活树到木材,从强树弱树,从整材到枝条,从针叶到阔叶树,从森林到园林,从木本到草本,无一不受其害。危害程度往往是很严重的。

小蠹科昆虫繁殖方式多样化,属亲代同血繁殖型,在新区繁殖仅需雌性活虫,对虫源数量的要求不多,因而在新区成活机会大。小蠹科昆虫生活环境稳定(在植物体内),加上虫体微小,不易发现,极易随种苗和木材等的调运而传播蔓延。同血型多为热带、亚热带种类,在中国南方很易成活。对从热带、亚热带进口的木材、木质包装应特别注意。

2、小蠹科昆虫的经济重要性:

小蠹科昆虫是危害森林的一类重要害虫。只要有森林和木材,就会有小蠹虫发生。据估计森林和木材受小蠹科昆虫危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全部害虫损失之半,由此可见其严重性。

小蠹科昆虫对树木的危害,按其修筑坑道的部位,可以分为树皮小蠹和蛀干小蠹两类。前者筑坑于树皮内(即韧皮部与木材之间),呈一平面结构;后者筑坑于本质部中,上下纵横贯穿,呈立体结构。小蠹科昆虫除危害森林和木材外,还可以危害许多经济类作物。它还可以传播植物病害,如欧洲榆小蠹是榆树的毁灭性病害—榆枯萎病的媒介昆虫。

小蠹科 - 防治措施


 小蠹科 小蠹科

小蠹科是随寄主树种的原本、木材、苗木、木质包装物、种籽等调运而传播蔓延。要防止小蠹科昆虫的传播需加强检疫工作。

1、严禁从疫区调运原木、苗木、木质包装物、枝条等;

2、特殊需要者应按检疫法规,严格进行灭虫处理;

3、对于原木的树皮无论有无疫情都要集中烧毁。

在坎布拉林区为害油松的小蠹科害虫有9种,分别是:横坑切梢小蠹、纵坑切梢小蠹、六齿小蠹、星坑小蠹、肤小蠹、细小蠹、云杉八齿小蠹、云杉小蠹和中重齿小蠹.防治小蠹类害虫,应采用药物防治、生物防治、寄主信息素诱虫、饵木诱虫、保持林区卫生等综合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来源:http://www.uchis.com/kunchong/279107/
上一篇]栗瘿蜂 [下一篇]木蠹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