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称:木薯 拉丁学名:Manihot esculenta crantz(M. utilissima Pohl) 别称:木番薯,树薯 科属:大戟科,木薯属 木薯,是灌木状多年生作物。茎直立,木质,高2-5m,单叶互生掌状深裂,纸质,披针形。单性花,圆锥花序,顶生,雌雄同序。木薯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引入我国,首先在广东省高州一带栽培,随后引入海南岛,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以广西、广东和海南栽培最多,福建、云南、江西、四川和贵州等省的南部地区亦有引种试种。 生长各个过程特征 (2) 块根形成期。 植后60-100天为块根形成期,其中70-90 天为结薯盛期。植后90天,块根的数量和长度已基本稳定,每株通常有5-9条,此时茎叶生长较迅速,株高可达1米以上,并开始出现第一次顶端分枝,其茎叶量约为苗期的3-4倍。 块根形成的早晚和数量除品种特性外,与水肥,土壤环境的关系也很密切,在土壤疏松,湿润,养料充足的条件下,块根形成早且数量多。在块根形成期如果土壤板结或严重干旱和缺肥,就会头减少了块根的数量和产量。 (3) 块根膨大期。 在生产上把块期至收获前的生长过程称为块 根膨大期。这时茎叶生长量很大,叶量达到全生长期的最高峰,此后叶片开始脱落,10月份以后,块根增粗随之减慢,至11月下旬叶片大量脱落,块薯基本停止增粗。 (4) 块根成熟期。 一般植后9-10个月,块根已充分膨大,地上部分几乎停止生长,叶片大部脱落,块根也基本停止增粗,含大量减少,这时为块根成熟期,可开始收获。1[1] 木薯的特性原产于美洲热带,全世界热带地区广为栽培。其块根可食,可磨木薯粉、做面包、提供木薯淀粉和浆洗用淀粉乃至酒精饮料。木薯可能为墨西哥犹加敦的玛雅人首先栽培。大多数品种含有能产生氰化物的糖类衍生物,原始民族会用摩擦、压榨及加热等复杂的工序去毒。木薯极易发生变异,所以本身可能就是一个杂交种。为多年生。叶片掌状分裂,裂片5枚或9枚,似蓖麻叶,但裂更深。块根肉质,似大丽花。品种多,有小的低矮草本、稍大的高1公尺(3呎)的多分枝灌木及至5公尺高的小乔木。有些品种适应干燥碱性土壤,有些则适于河边的酸性泥滩。木薯属约160种,均为原产於热带美洲的喜阳光植物。巴西东北部的橡胶木薯(M. glaziovii)可产塞阿拉(Ceara)橡胶。西非的糯糊糊(gelatinous fufu)及牙买加的巴米糊(bami mush)均由木薯做成。雌花着生于花序基部,浅黄色或带紫红色,柱头三裂,子房三室,绿色。雄花着生于花序上部,吊钟状,植后3-5个月开始开花,同序的花,雌花先开,雄花后开,相距7-10天。蒴果,矩圆形,种子褐色,根有细根、粗根和块根。块根肉质,富含淀粉。木薯适应性强,耐旱耐瘠。在年平均温度18℃以上,无霜期8个月以上的地区,山地、平原均可种植;降雨量600~6000 mm,热带、亚热带海拔2000 m以下,土壤pH3.8~8.0的地方都能生长,最适于在年平均温度27℃左右,日平均温差6~7℃,年降雨量1000~2000 mm且分布均匀,pH6.0~7.5,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生长。 分布状况 用途 木薯为世界三大薯类(木薯、甘薯、马铃薯)之一。木薯属有100多个种,木薯为唯一用于经济栽培的种,其他均为野生种。木薯可分为甜、苦两个品种类型。 食用注意事项 2. 甜品种其块根可直接熟煮食用,可制作罐头或保鲜供应市场,其叶片还可作蔬菜食用。作畜禽、鱼类热能饲料,代替配合饲料中所有的谷类成份。用于制糖工业,制造葡萄糖、果糖等。发酵工业,制造酒精、各类有机酸、氨基酸等。 3. 化学工业:制造山梨醇、甘露醇,乳化剂,涂料,和汽油混合充当汽油等。尤其可望用于制造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多食木薯会中毒的原因 中毒原因,是吃进的木薯在胃肠道经水解释放出氢氰酸,氢氰酸被肠道吸收后进人血液,它能与细胞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得红细胞虽仍能携带氧气到身体各组织中去,但组织细胞无法利用氧气,造成细胞内的窒息,使机体严重缺氧。同时,氢氰酸本身还可能损害呼吸中枢及运动中枢,所以,中毒后一般会有恶心、呕吐、头昏、眼花、头痛、腹痛、面貌表现恐惧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冰凉、呼吸急促、四肢抽搐,亦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一个人如果食用150~300克生木薯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解毒方法: 主要病虫害 主要害虫:木薯单爪螨(Mononychellus tanajoa)、绵粉蚧(Phenacoccus spp.)、威廉期花蓟马(Frankliniella williamsi)、烟草粉虱(Bemisia tabaci)等。 需肥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