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动植物 > 蔬菜大全 > 藜蒿图片及藜蒿种类
蔬菜大全

藜蒿图片及藜蒿种类

日期:2012-06-18    人气:35373   

藜蒿

藜蒿





  植物名称:藜蒿

  别名:狭叶艾、芦蒿、水蒿、青艾

  科属:菊科

  藜蒿学名狭叶艾,又名芦蒿、水蒿、青艾等。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记载:藜蒿气味甘甜无毒,主治五胀邪气,风寒湿脾,补中益气,长毛发,久食轻身,耳聪目明,防衰。中医认为其除食用之外还有清热、利湿、杀虫之功能。鄱阳湖盛产藜蒿。

   藜蒿的嫩茎、芦芽和地下肥大的肉质茎均可食用。藜蒿嫩茎深青或淡绿色,像豆芽菜粗细,可摘成一段段,有一种特殊浓烈的异香,比芹菜的味道好。藜蒿本是野生,现在技术发达,可以作为一年生蔬菜栽培。

  其实藜蒿并不是有多好看,细细的、长长地缠绕在一起,乱蓬蓬的。吃的时候要先摘去根茎上的小叶子,再留下嫩茎掐成一小段一小段。

  营养价值
  藜蒿,(líhāo)又名水蒿。藜蒿营养丰富,每100g可食部分中含 蛋白质3.6g,钙730mg,硫胺素0.0075mg、磷102mg、胡萝卜素1.39mg、抗环血酸49mg、铁2.9mg。它生育期间病虫害少,基本不施农药;藜蒿嫩茎味道清香,肉质脆嫩,可作主食或者配料,可熟食,亦可凉拌,色味极佳;一年种植可以多年受用,特别是春秋两季,可以批量供应。因此,随着人们菜谱的变化,经过人工栽培的藜蒿走近了解寻常百姓家,也步入了高档次的宾馆、酒店。一般藜蒿亩产鲜茎4000kg-5000kg,效益较高。

  生育习性
  藜蒿的生育习性是耐湿、耐热、耐肥,但不耐旱,虽在种类土壤中均可生长,但以保水保肥性能好的沙质土壤最为适宜。

  栽培中有几点要注意

  可采用多种方法繁殖
  种子繁殖:可于春季将藜蒿种子与细土混匀直播于大田,播后覆土浇水,半月左右即可出苗。地下茎繁殖:四季均可开展,即到藜蒿的本田中挖取地下茎,剔除老烂根,将新茎首尾相接排列于开好的条栽沟内,每亩用新地下茎150kg左右。扦插繁殖:7月份剪地地上茎15cm长,条栽于新开好的沟中,沟深10cm,行距3cm-5cm,株距3cm-4cm,插后浇透水,然后再视墒情浇催根水,并经常保持湿润。压条繁殖:7月-8月,将生长健壮的成蒿齐地面割下,去掉上部20cm的嫩茎,然后开沟置于整好的大田,沟深6cm左右,行距45cm,成蒿要首尾相连,栽后覆土浇水,当年茎秆上可生部分新芽,次年3月陆续萌生大批新芽。

  加强田间肥水管理
  根据地力情况可作2m-3m宽的厢面,沟深18cm-20cm。每亩施腐熟的栏粪或石灰杂肥2000kg-3000kg,或精制惠满丰有机肥、生物有机肥40kg-50kg。春季追清水粪750kg。以后每割一次要追一次速效肥。每次追肥后要及时浇透水。田间宜湿不宜旱。随时锄除行间杂草。

  适时采收
  藜蒿的嫩茎长到10cm-15cm高时,顶端心叶尚未展开,茎秆脆嫩,要及时齐地割下。可一次割完,也可分批割取。待割部分要注意防止倒伏和老化,一般每月可收割一次。

  整地施肥
  选择灌方便、土质肥沃的砂质土壤栽培。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4000-5000公斤,碳酸氢铵5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氯化钾25公斤,或饼肥1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作底肥。施肥后,深耕细耙整地,连沟1.2米开厢,厢面宽1米,做成高厢。

  适时定植
  6月底7月初是多雨季节,是插扦移栽的好时节。将苗圃中的藜蒿拔起,剪除地下茎,又可作插条用,掐去嫩尖,抹掉叶片,剪成长为10-15厘米的插条,开沟扦插定植。定植规格为株距5厘米,行距10厘米,深度以插条入土三分之二为限,插后浇一次透水。

  田间管理
  大田扦插定植后,要经常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生根萌芽。插条生根后追肥1-2次,每亩用尿素15公斤。追肥后随沟灌水润土。野生藜蒿一般无病虫害危害。若在高温雨季通风不良时,侵染白粉病,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分层采收
  10月下旬至翌年2月,挖取地下茎,洗净根茎的泥土即可上市。采收地下茎后,将厢面用薄膜覆盖好,以利残留茎节萌发新株。3月下至4月中旬,是地上茎的盛收期,当藜蒿茎高20厘米时,用锐利的刀离地面3-4厘米处割下扎把销售,春季外界气温较低,割茎后的畦面仍需覆膜保温,这样可收获2-3次。每收割一次,随即亩追施尿素10公斤。一般每亩可收获地下茎1500-2000公斤,地上茎800-1200公斤。

  也可采取在4月底收割藜蒿后,栽种一季杂交中稻,中稻成熟收割时,低留稻桩,尔后开好厢沟,保持土壤湿润,残留于田间的地下茎可慢慢长出地上茎,茎长出后追肥1-2次,并及时采收嫩茎出售。

  大田种植技术
  一、品种选择  我国栽培的藜蒿均为野生种,尚无人工选育的品种,各地野生种的特征特性有所不同,目前最受欢迎的是昆明大叶白藜蒿和南京大叶青藜蒿,前者的主要特点是早熟、高产、嫩茎淡绿色、香味略淡,供食嫩茎主要在9~12月由插条上直接长出;后者的主要特点是中熟、高产、嫩茎深绿色、香味略浓,供食嫩茎主要在元~4月由割除茎杆后的地下部长出。我县人工栽培以选择昆明大叶白藜蒿和南京大叶青藜蒿为佳。  

  二、繁殖方式选择  藜蒿的繁殖方式一般有5种,即种子繁殖、分株繁殖、茎杆压条繁殖、地下茎分段繁殖、扦插繁殖;以扦插繁殖最为经济实用,生产中最好选择扦插繁殖。  

  三、整地作畦  选择前茬为非菊科作物,土质肥沃、疏松、深厚、灌溉条件好的耕地,栽种前进行翻耕晒土,深耕细耙,平整作畦,畦宽1.5~2米,畦高0.3米,畦长15~20米。每亩条施腐熟猪牛粪3000公斤或腐熟菜饼150公斤或进口三元复合肥70公斤。  

  四、扦插育苗  7~9月剪取生长健壮的藜蒿老茎杆,截去顶端嫩梢,将老茎杆截成20厘米长的小段,斜插入土2/3,地面露出1/3,插条与地面夹角35°~45°,每穴插2根,插后踏紧土壤、浇足水。昆明大叶白藜蒿的株行距为10×10厘米,每亩扦插92000根(每亩种田可供3亩的插条);南京大叶青藜蒿的株行距为15×15厘米,每亩插41000根(每亩种田可供8亩的插条)。扦插前15天用除草剂拉索或氟乐灵对耕地进行喷雾处理一次,插条发芽后可用除草剂盖草能、精稳杀得或精禾草克喷雾除草,或人工及时清除田间杂草。藜蒿耐湿不耐旱,高温干旱季节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以促进幼苗生长。  

  五、田间管理  苗长3~5厘米时,亩施尿素10公斤、进口复合肥10公斤,每采收一次亩用磷酸二氢钾0.5公斤或尿素0.5公斤喷雾。注意长期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清除杂草。藜蒿的虫害有猿叶虫、蚜虫、虫瘿、玉米螟、棉铃虫、斜纹夜蛾、菜青虫、刺蛾、大肚象等,可用灭多威、吡虫啉、抑太保、卡死克、菊脂类农药防治。藜蒿的病害主要是白粉病、菌核病和灰霉病,白粉病可用多菌灵、粉锈灵或生理盐水防治,菌核病和灰霉病可用速克灵或克霉灵防治。10月份南京大叶青藜蒿开始抽苔开花,要及时打顶摘心,以免生殖生长损失养分。11月下旬,齐地面割去南京大叶青藜蒿的茎杆,清除田间枯叶、杂草,亩施尿素10公斤,浇足水,12月上旬盖上塑料大棚和拱棚,以促进嫩茎生长,嫩茎适宜生长温度为12~18℃,要及时通风换气。  

  六、采收  昆明大叶白藜蒿插条上长出的嫩茎即可直接采收供食,一般扦插后30~40天,嫩茎高达20~25厘米时即可采收,以后每30~40天采收一次,共收3次,采收时用刀割取。采收期一般在9~12月,后期如遇低温可加塑料拱棚覆盖。南京大叶青藜蒿可供食用的嫩茎则是11月下旬割除茎杆后再从地下长出的嫩茎,一般割除茎杆后50~70天,嫩茎高达20~25厘米时即可进行第一次采收,再过60~80天可进行第二次采收,共收2次;采收时用利刀在嫩茎基部割取。地上嫩茎采收完毕后,即可逐步采收地下根茎,收获最好用钉耙刨,切忌用犁耕。

来源:http://www.uchis.com/shucai/9360/
上一篇]荞麦 [下一篇]袖珍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