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特性:早熟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型紧凑。株高70厘米左右,果长5—6厘米,果皮紫黑色,有光泽,籽少,味佳,不宜老化,抗病性强,商品性好,是腌渍的最佳品种。 形态特征 茄子的果实为浆果。有圆形、扁圆形、牛角形等。果色有深紫、鲜紫;白色、绿色等。袖珍茄子的单果重较小,一般在100克以下。 茄子种子发育较晚,果实成熟时,种子才成熟。种子扁平、圆形或卵形。种皮褐色,有光泽,千粒重4~5克。寿命为5年,使用年限为2~3年。 茄子果实发育要经过现蕾期、露瓣期、开花期、凋瓣期、瞪 眼期、商品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一般从开花到瞪眼期8~12 天,从瞪眼期至商品成熟期13~14天,从商品成熟至生理成熟 期约30天。茄子瞪眼前,果实以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为主, 果实生长缓慢;瞪眼后果实以果肉细胞膨大为主,果实迅速生 长。茄子表面着色的程度与光照强度及曝光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 系。果实基部近萼片处生长较快。近萼片处的果实表面开始因萼片遮光未见光照是白色的,等长出萼片外面曝光2~3天后才变成紫、红或青色。由于茄子每天生长的快慢及见光时间的长短不同,可以形成3~4层不同深浅颜色的层次,其白色部分越宽,表示果实生长越快。这~部分俗称茄眼睛。在开始出现白艳部分时,即为瞪眼期开始。当白色部分很少时,表明果实生长缓慢,已达商品成熟期了。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①温度 茄子生育期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 茄子生育期长,需要充足的肥料。生育期以氮肥为主,但应配合磷、钾肥料。 综上可见,茄子是喜温不耐寒,喜水不耐湿,喜光,喜肥又耐肥的蔬菜。 营养价值与用途 类型与品种 山紫长茄子 栽培技术 春早熟栽培技术 利用保温性能稍差的日光温室栽培时,华北地区多利用日光温室或阳畦等育苗。播种期为11月初,苗龄门0~120天,2月上、中旬定植,4月中、下旬开始收获。利用电热温床育苗的播种期为12月初,苗龄70天,2月上、中旬定植。 利用塑料大棚栽培,华北地区在日光温室或阳畦育苗时,播种期为12月上、中旬,苗龄110天左右,3月中、下旬定植,5月上旬开始采收。利用温床育苗时。播种期为1月上、中旬,苗龄70天左右,翌年3月中、下旬定植。 利用风障阳畦栽培,在阳畦内育苗的播种期为11月底,翌年2月底定植,4月底开始采收。 利用塑料小拱棚栽培时,有草苫子覆盖的播种期和定植期比塑料大棚提前,在风障阳畦之后;无草苫子覆盖时,可比塑料大棚延后7~10天。 播种前5~7天,种子应进行处理。一般用50~55℃的温汤浸种;或用1%的福尔马林液浸种15~2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用上述方法消灭种子本身携带的病原菌。消毒后再浸种4~6小时。浸后捞出,晾干表面水分,用纱布包好,置于恒温箱内,白天保持30℃,夜间18℃,利用变温催芽法催芽。约5~7天即可出芽。 播种应选 "暖头寒尾"的日子于上午进行。尽量争取播种后有数天温暖的日子。播前灌水不宜过大,以浸透10~12厘米土层为度。水渗下后播种,每平方米7~10克种子。每定植I公顷地约需30~40克种子。播后覆土1~1.5厘米。并扣严塑料薄膜,夜间加盖草苫子。 出苗期白天保持25~30℃,夜间16~20℃,约5~7天即可出苗。幼苗出土后,适当降低温度,防止幼苗徒长。保持白天25℃,夜间15℃左右。 幼苗期尽量少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和造成湿度过大而发生病害。为防止干旱,可在晴天温度较高时,苗床上撒干土,以补地表裂缝和保墒。如土壤十分干旱,可在上午浇小水,中午及时放风排湿。 待幼苗1~2片真叶时,应进行分苗。分苗前3~4天,加大通风量,降低苗床温度,白天保持20℃,夜间15℃,以锻炼秧苗的抗寒能力,提高定植后适应性。 从播种至分苗的时间,冷床育苗为60~80天,温床育苗为30天左右。 分苗畦可用保温性能良好的日光温室或阳畦,有条件时,可用营养钵分苗。选晴暖天气上午分苗。株行距为10厘米xI0厘米。分苗后及时浇水,扣严塑料薄膜,夜间加盖草苫子保温。白天保持 25~28℃,夜间20℃。等5~7天缓苗后,白天保持25℃,夜间15~18℃。分苗初期,外界温度仍然很低,应采取措施提高苗床温度,防止冻冷害发生。 定植前5~7天,应加强通风降温,白天保持20~25℃,夜间15℃左右,以锻炼秧苗的抗低温能力,提高定植后的适应性和成活率。 分苗后,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每7~10天浇~水,浇水后及时松土。结合浇水,每7~10天追复合肥一次,每次每公顷用量150千克,共追2~3次。有条件时,可根外追施0.2%的磷酸二氢钾液3~4次。 定植前7~10天,浇大水,切块。 定植前畦内每公顷施腐熟的有机肥75000千克,施后深翻耙平。一般做成平畦,也可做成行距50厘米,高10~15厘米的小高垄。 定植时,选晴暖天气的上午进行,起苗务必带土坨,以减少伤根。定植密度株行距为40厘米x50厘米。栽植深度以比原来苗床深度略深一点为度。栽后立即浇水,把苗坨埋好。 定植后,立即扣严塑料薄膜,夜间加盖草苫子保温,尽量提高设施内的温度。 ④田间管理 缓苗期管理:春早熟栽培的缓苗期正值冬末春初,外界寒冷时期。因此,应采取一切保温措施提高保护设施内的温度。通过清洁薄膜,改善光照,及时揭盖草苫子保温,保持白天25~30℃,夜间15~20℃,以促进缓苗。缓苗后,适当降温,白天保持25℃以上,夜间15℃以上。定植水略干后应选晴暖天气中耕松土。 开花结果期管理:茄子缓苗后,门茄花陆续开放,进入开花结果期。此期,利用覆盖和通风,保持保护地内的气温在适温范围内,白天为25~30℃,夜间15~18℃。保温不透光覆盖物应早揭晚盖,尽量延长见光时间。晴暖天气可全部掀开塑料薄膜,让植株接受5~6小时的自然光照。 定植缓苗后直到门茄坐果前为蹲苗期,一般不浇水。通过中耕松土来保墒,促进根系发育。门茄坐果后,应及时追肥浇水,每公顷撒施3000~7500千克腐熟的有机肥,中耕翻人地下。追肥后立即浇水。随着天气转暖,应增加浇水次数,每7~10天浇一次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 门茄开花期气温较低,易落花,可用20毫克~升的2,4-D蘸花,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早熟。蘸花时应选晴暖天气进行,每花只蘸1次,不能重复。 结果期管理:结果期应加强光照管理,尽量延长光照时间。白天在外界温度高于20℃时,可揭开塑料薄膜,让植株接受自然光照。待夜间外界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可撤除全部覆盖物。 此期外界温度高,蒸发量大,应大量浇水。每5~7天浇一次水,保持土壤湿润。每15~20天追施复合肥一次,每次每公顷用量225~300千克。为利于通风,应把门茄以下的侧枝和老叶及时打掉。 采收时间以早晨或傍晚为宜。中午日照强,茄子表皮颜色深,温度高易萎蔫,不耐贮存,故不宜采收。 到6~7月份,春早熟茄子拔秧前20天,每株保留1~2个已开放的花,在花上部留1~2片叶打顶,抑制植株生长,促进结果。 茄子越冬栽培的播种育苗期为8月底至9月上、中旬。在温暖、光照充足的秋季育出壮苗,在10月底至11月初定植在温室内,12月中旬前后开始采收,直至翌年秋季。 育苗畦应建在3年内末种植过茄科蔬菜的地块上。播前,育苗畦每公顷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0千克,浅翻,耙平,做成宽1.2~1.5米的平畦或半高畦。畦上设小拱,覆塑料薄膜,初用以遮雨,后期用于保温。有条件时可用营养体育苗。 播前种子处理方法同春早熟栽培。播种方法参照春早熟栽培。 出苗后应及时浇水,可用喷壶喷水,勿使种苗干死。苗出齐后,应及时间苗,并及时除草,万勿使草大吃苗,或拔草伤苗。茄子小苗易沤根,遇大雨应及时排水防涝。 待1~2片真叶时,即应分苗。分苗畦的建造与育苗畦相同。 分苗应选阴天或下午进行,防止烈日曝晒,致秧苗萎蔫,降低成 活率。分苗的株行距为10厘米x10厘米。分苗后及时浇水,分 苗后的头1~2天中午,从10时至午后2时,可在育苗畦上搭凉 棚遮荫,防止秧苗萎蔫。 分苗缓苗后,应适时浇水,每5~7天~水,保持畦内土壤 见干见湿。并及时松土2~3次。如土壤缺肥,可每10二15天追 施复合肥一次,每公顷用量100~150千克。 越冬栽培茄子的苗期,前期外界温度较高,应采用大通风或 遮荫的措施,降低苗床温度。育苗后期外界温度渐渐降低,应通 过覆盖薄膜保持温度,勿让秧苗受冷冻害。 定植前5~7天,应通风降温。控制的温度条件与春早熟栽 培相同。 定植前5~7天浇大水切块,以便定植时带土坨移栽。 秋季育苗,秧苗生长迅速,苗龄50~60天即可。壮苗的标准是8~9片叶,20厘米高,茎粗0.3~0.4厘米。 定植时,在高畦上栽2行,株行距38厘米x50厘米。栽后覆地膜,浇水浸畦。 ④田间管理 光照调节:冬季光照时间短,光照强度弱,应加强光照管理。在日光能射到棚面情况下,尽量早揭晚盖草苫子。.及时清洁塑料薄膜,保持良好的透光率。 温度管理:华北地区进入10月份,夜间气温逐渐下降,待降至13℃以下时,就应扣严塑料薄膜。白天温度升高后再掀膜通风。随着外界气温下降,通风口应越来越小,夜间加盖草苫子。白天保持25~30℃,夜间保持15℃以上。 深冬,除了棚膜和草苫子保温外,还可在畦上加小拱保温。除了一般的防寒保温措施外,还可喷0.2%的磷酸二氢钾或0.5%的蔗糖液,或抗冻剂,每3~5天一次,提高植株的抗寒力。 翌春天气转暖,中午棚内气温超过30℃以上时,可通风排湿、降温。随着外界气温升高,应逐渐加大通风量。当外界夜温在l5℃以上时,可撤除草苫子,昼夜掀开塑料薄膜大通风。夏季应打开所有通风口降温,并利用顶膜遮荫,降低室内温度。 肥水管理:茄子越冬栽培的肥水管理可分以下六个阶段: 开花现蕾期在11月份定植后。此期外界气温不很低,缓苗很快,应勤中耕松土,少浇水,只要土壤不干旱就不用浇水,不追肥,防止棚温过高、浇水过多而徒长。 深冬期在12月中旬至翌年2月上旬。此期气温最低,植株生长缓慢,可不追肥浇水。 早春采收期在2月至3月份。此期外界气温逐渐升高,植株生长增速,采收量加大,应追肥2~3次。在畦沟中每次每公顷施腐熟的豆饼750~1500千克,或复合肥225~300千克。结合追肥浇小水,保持土壤见于见湿,一般7~10天一水。 采收盛期在3月底至5月份。此期外界环境条件适宜,茄子进入盛果期。这时应大量追肥。每10天一次,每次每公顷追施复合肥300~370千克。有条件时,结合喷药可根外追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液,或5%的草木灰浸出液,或0.3的钛得肥等,一般10天一次。结合追肥,及时浇水,一般5~7天一水。 采收后期在6月至7月份。此期天气炎热,加上市场价格下 降,采收量下降。如在7月份拔秧,可不追肥。如在10月下旬 下霜后拔秧者,仍应每10天追一次肥,以氮肥为主,结合浇水冲施。 秋季采收高峰期在8月至10月上、中旬。此期外界气候适宜,茄子又出现第二次采收高峰。8月上旬应中耕除草,并于畦两侧开沟追施饼肥,每公顷施1500千克,再冲施尿素2次,每次300千克。结合施肥及时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一般5~7天一水。 施用生长刺激素:在开花期用50毫克研的番茄灵;或20毫克/升的2,4-D液蘸花及花柄,防止冬季15℃以下的低温落果;或防止夏季35℃以上的高温造成的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 在苗期或生长期,如出现徒长现象,可用40%~50%的矮壮素1000倍液喷雾,促进茎秆粗壮,叶片浓绿,叶片增厚,并促进花芽分化。 整枝:为适应密植,防止枝杈过多影响通风透光,应行双干整枝法。在对茄下各留一侧枝并行生长,余杈皆去掉。每花序留1~5果,余果早疏去。为防倒伏,可用尼龙绳吊架。 |